《中国医药生物技术》杂志社有限公司
        首页 | 编辑部公告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广告服务 | 下载中心 | 联系我们 | 数据库收录 | 期刊获奖 |  | English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杂志
在线办公
作者投稿系统
专家审稿系统
编委审稿系统
主编审稿系统
远程编辑系统
在线出版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友情链接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
新闻出版总署
PUBMED
EMBASE
访 问 量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当期目录
 
ISSN 1673-713X    CN 11-5512/R
2012年 7卷 4期     刊出日期:2012-08-10

论著
综述
技术与方法
调查与研究
讲座
质量控制与管理
特载
   
 论著
241 富岩, 尹丽莉, 顾静良, 马宪梅, 左从林, 于在林
重组人血清白蛋白/粒细胞刺激因子融合蛋白的药效学、药理学和毒理学研究
目的  对重组人血清白蛋白/粒细胞刺激因子融合蛋白(rHSA/GCSF)开展药效学、药理学和毒理学动物评价研究,以确认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①对 rHSA/GCSF 开展的药效学研究内容主要有:以恒河猴骨髓细胞为研究系统,在体外条件下培养骨髓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CFU-GM),计数不同浓度的 rHSA/GCSF 对 CFU-GM 数的影响的体外药效学评价;以小鼠 60Coγ 照射、氟尿嘧啶注射液所致的鼠白细胞低下和对 60Coγ 射线照射致食蟹猴白细胞低下的治疗作用。②药理学研究观察了 rHSA/GCSF 对小鼠中枢神经系统和狗呼吸及心血管系统功能的影响。③毒理学研究考察了 rHSA/GCSF 静脉和皮下给予小鼠、食蟹猴的急性毒性反应,以及长期和反复给药对大鼠和食蟹猴的安全性做出评价。④rHSA/GCSF 的药代/毒代试验则是对 125I-rHSA/GCSF 不同剂量单次皮下注射给予小鼠、大鼠后,rHSA/GCSF 在各器官的分布、总放射性和 TCA 沉淀放射性的动力学参数测定,以及对不同剂量 rHSA/GCSF 连续给药食蟹猴后的血浆药物浓度及代谢动力学参数开展了考察。 结果  ①rHSA/GCSF 可以使骨髓的粒白细胞系(粒系)增生活跃,骨髓粒系造血细胞及成熟中性粒细胞均明显增多;对氟尿嘧啶所致小鼠白细胞减少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在使用化疗药早期,可以减缓白细胞的降低,特别是可以使粒白细胞提前恢复到正常水平;rHSA/GCSF 可显著缩短食蟹猴白细胞减少症放疗模型产生的白细胞低下持续时间,使外周血白细胞加速恢复,尤其以中性粒细胞的增加为主,同时对红细胞和血小板的影响不大。②从获得的 PD/PK 数据t1/2来看:rHSA/GCSF 半衰期平均值约为 38.6 h;单次皮下注射 rHSA/GCSF,在 500、1500、3000 μg/kg 剂量范围内对小鼠中枢神经系统无影响,与戊巴比妥钠无协同作用;单次皮下注射 rHSA/GCSF 在 50、200 μg/kg 剂量范围内对狗呼吸和心血管系统无明显影响。实验表明 rHSA/GCSF 单次皮下和静脉注射给予小鼠的最大耐受量(MTD)≥ 37.5 mg/kg,单次皮下注射给予食蟹猴的最大耐受剂量为 11.6 mg/kg;长期反复给药对大鼠的基本安全剂量为300 μg/kg,对食蟹猴则是≥ 150 μg/kg。 结论 rHSA/GCSF 融合蛋白每 4 天给药 1 次,对放、化疗所致的动物外周血白细胞减少症具有治疗作用,与市售常规 rhGCSF 每天注射 1 次相比具有长效作用。所获得的大量药效学、药代动力学、毒理学、毒代动力学的试验数据可供正在开展的临床试验研究参考,并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2012 Vol. 7 (4): 256 [摘要] ( 1346 ) [HTML 1KB] [PDF 588KB] ( 2407 )
257 孙晶, 綦惠, 陶剑锋, 杰永生, 陈磊, 程晓光, 孙磊
旋转反应器胶原支架的制备及复合软骨细胞修复骨软骨损伤的初步研究
目的  以胶原为原料开发一种小型胶原支架材料,尝试是否适合旋转反应器来复合软骨细胞,并探讨复合细胞后修复软骨损伤的效果。 方法  成年猪跟腱中提取胶原,制备胶原支架,进行细胞毒性检测和生物相容性分析。将其切成 1 mm3 小块,置于旋转培养器中与软骨细胞共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贴附效果。建立兔关节软骨缺损模型,编号后,将 14 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 2 组:支架材料组(n = 8),兔膝关节软骨缺损区植入胶原支架材料和软骨细胞;空白对照组(n = 6),不进行任何植入处理。进行 HE 染色后观察。 结果  胶原支架呈瓷白色,表面空隙均匀,无细胞毒性,生物相容性良好,但在体内降解较快。在旋转反应器中,支架可以与软骨细胞良好结合。胶原支架植入动物体内 12 周,虽未完全修复缺损,但已有少量软骨细胞在缺损处出现,修复效果优于对照组。 结论  制备的胶原支架复合软骨细胞短期内有一定的修复软骨缺损的能力,长期效果欠佳,可能与胶原支架在体内过快降解有关,尚需对制备方法进行改进。
2012 Vol. 7 (4): 262 [摘要] ( 1265 ) [HTML 1KB] [PDF 418KB] ( 20959 )
263 陈保文, 都伟欣, 杜蓉, 闫李侠, 郭磊, 杨蕾, 王国治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和16S rRNA序列分析法对分枝杆菌分型鉴别的比较研究
目的 比较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和 16S rRNA 序列分析法对分枝杆菌分型鉴别的异同。 方法  将《伯杰细菌鉴定手册》中载入的 49 种分枝杆菌模式株接种于改良罗氏培养基上,置于最适温度下孵育。挑取生长良好且无污染的培养物,一部分经皂化和酸化提取分枝菌酸并衍生后,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枝菌酸指纹图谱构建;另一部分经裂解和 PCR 扩增,获得 DNA,纯化后,采用核酸分析仪进行 16S rRNA 序列测定。 结果 49 种分枝杆菌模式株中,采用 RP-HPLC 分析时,单簇峰的结核分枝杆菌、牛分枝杆菌和胃分枝杆菌,双簇峰的爱知分枝杆菌和罗德岛分枝杆菌,三簇峰的南非分枝杆菌和母牛分枝杆菌共 7 种因各组内相对保留时间和相对峰高比值相近而难以进行鉴别;采用 16S rRNA 序列分析法分析时,产鼻疽分枝杆菌和塞内加尔分枝杆菌、溃疡分枝杆菌和海分枝杆菌、堪萨斯分枝杆菌和胃分枝杆菌、龟亚分枝杆菌和龟脓分枝杆菌以及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结核分枝杆菌、牛分枝杆菌、田鼠分枝杆菌和非洲分枝杆菌)共 12 种因各组内基因序列相似性百分比为 100% 而难以进行鉴别。通过两种分型鉴别方法的比较,可见除结核分枝杆菌和牛分枝杆菌外,两种分型方法相互补充,可将 49 种分枝杆菌模式株中的 47 种进行明确鉴别。 结论  分枝菌酸 RP-HPLC 和 16S rRNA 序列分析法均为分枝杆菌的分型鉴定提供了准确和有效的技术方法。两种方法相互借鉴能准确地将大多数分枝杆菌鉴定到种。
2012 Vol. 7 (4): 269 [摘要] ( 1051 ) [HTML 1KB] [PDF 404KB] ( 1542 )
270 杨军, 陈晓黎, 王一理, 司履生
蛋白表达的亚细胞定位影响基因免疫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水平的研究
目的  研究表达产物的不同亚细胞定位对基因免疫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水平的影响,为基因疫苗的设计提供参考。 方法  利用分子克隆技术,分别构建能表达不同细胞定位的 EGFP-HPV16L1 融合蛋白和截短型EGFP-HPV16L1△NLS融合蛋白的重组 pcDNA-EGFP-HPV16L1 和 pcDNA-EGFP- HPV16L1△NLS 真核表达载体;通过转染 CHO 细胞,并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表达产物的细胞定位;用重组pcDNA 载体免疫 BALB/c 小鼠;EGFP 作为抗原,ELISA 法检测血清抗体吸光度。 结果  ①重组 pcDNA-EGFP-HPV16L1 转染的CHO细胞核内可见到绿色荧光,pcDNA-EGFP-HPV16L1△NLS 真核表达载体转染的 CHO 细胞质内可见到绿色荧光;②两种不同的重组 pcDNA 载体均可诱导 BALB/c 小鼠体液免疫反应,但重组 pcDNA-EGFP-HPV16L1△NLS 真核表达载体免疫组小鼠 IgG 抗体 A450 值显著高于重组pcDNA- EGFP-HPV16L1 真核表达载体免疫组小鼠 IgG 抗体 A450值(P < 0.001)。 结论  表达产物的不同细胞定位可影响基因免疫诱发的体液免疫应答水平,定位于细胞质内的蛋白分子较定位于细胞核的蛋白分子能诱导机体更强的体液免疫反应,这为以增强体液免疫反应为目的的基因疫苗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2012 Vol. 7 (4): 275 [摘要] ( 1029 ) [HTML 1KB] [PDF 321KB] ( 1285 )
276 李原, 刘文财, 孙文龙, 董悦生, 阎浩林
蠕虫NADH-延胡索酸还原酶模型优化及沃特曼内酯F的活性评价
目的  优化蠕虫 NADH-延胡索酸还原酶及哺乳动物 NADH 氧化酶的高通量筛选模型,评价沃特曼内酯 F 的活性及选择性。 方法  提取猪蛔虫和猪心线粒体,对温度、pH、NADH 浓度和线粒体浓度等参数进行优化,确定最适宜反应条件。在最佳反应条件下测定沃特曼内酯 F对猪蛔虫 NADH-延胡索酸还原酶和猪心 NADH 氧化酶的抑制活性。 结果  猪蛔虫 NADH-延胡索酸还原酶最佳反应条件为 37 ℃,pH 6.5,NADH 浓度为 0.18 mmol/L,线粒体浓度为 0.025 g/L。沃特曼内酯 F 的 IC50 为 5.0 nmol/L;对于猪心 NADH 氧化酶的 IC50 大于 6.2 mmol/L。 结论  沃特曼内酯 F 是一种选择性猪蛔虫 NADH-延胡索酸还原酶的抑制剂,抑制活性达到了 nmol/L 级,具有成为新型抗蠕虫药物的潜力。
2012 Vol. 7 (4): 280 [摘要] ( 1118 ) [HTML 1KB] [PDF 336KB] ( 1591 )
281 袁娟, 牟宗春, 游佳, 马维骏
利用合适的启动子提高外源基因在Jurkat细胞中的表达
目的  通过选择合适的启动子来实现外源基因在 Jurkat 细胞中的高效表达。 方法  以 pGL3-MCS 质粒为基础构建不同启动子(SV40、CMV、EF1α 和 UbC)驱动萤火虫荧光素酶 Fluc 报告基因表达的重组质粒,并将其与作为内参的表达海肾荧光素酶 Rluc 报告基因的质粒共转 Jurkat 细胞,检测 Jurkat 细胞中这两种荧光素酶与相应底物反应所产生的荧光强度,计算 Fluc 与 Rluc 荧光强度的比值即 Fluc 的相对酶活,通过比较 Fluc 相对酶活的大小来选取在 Jurkat 细胞中具有高表达活性的启动子。 结果  以 pGL3-MCS 质粒为基础成功构建了不同启动子驱动 Fluc 报告基因表达的重组质粒 pGL3-CMV、pGL3-EF1α 和 pGL3-UbC。在 Jurkat 细胞中,不同启动子驱动的 Fluc 报告基因的相对酶活的强弱关系为 pGL3-UbC > pGL3-EF1α > pGL3-CMV > pGL3-MCS。 结论  可以选择高活性的人源泛素 C 启动子实现外源基因在 Jurkat 细胞中的高效表达,以利于 Jurkat 细胞系在哺乳动物 T 淋巴细胞以及免疫相关功能研究中的应用。
2012 Vol. 7 (4): 285 [摘要] ( 1279 ) [HTML 1KB] [PDF 281KB] ( 3381 )
 综述
286 于礼, 梁米芳
基因工程抗体亲和力成熟研究进展
2012 Vol. 7 (4): 289 [摘要] ( 836 ) [HTML 1KB] [PDF 242KB] ( 4089 )
290 罗莉, 李坤, 王保成, 王明蓉
包涵体变复性技术研究进展
2012 Vol. 7 (4): 293 [摘要] ( 931 ) [HTML 1KB] [PDF 263KB] ( 4637 )
294 张文静, 黄启来, 华子春
高良姜素的生物学活性研究进展
2012 Vol. 7 (4): 297 [摘要] ( 843 ) [HTML 1KB] [PDF 264KB] ( 2516 )
298 郭育奇, 赵春燕
电子基因微芯片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2012 Vol. 7 (4): 301 [摘要] ( 808 ) [HTML 1KB] [PDF 271KB] ( 1609 )
302 陈盈盈, 张玉彬, 顾觉奋
抗菌药物新靶位
2012 Vol. 7 (4): 305 [摘要] ( 807 ) [HTML 1KB] [PDF 364KB] ( 1747 )
 技术与方法
306 郭爱华, 张翠, 余永国, 傅启华, 金燕樑, 江帆, 王伟, 刘世建
二维码技术在生物样本库编码中的应用与评价
2012 Vol. 7 (4): 308 [摘要] ( 931 ) [HTML 1KB] [PDF 213KB] ( 1655 )
 质量控制与管理
309 韩秀兰, 刘蔚涛, 黄艳春, 武海波
独立第三方参与临床课题研究质量监管模式的探索研究
2012 Vol. 7 (4): 311 [摘要] ( 1014 ) [HTML 1KB] [PDF 191KB] ( 1924 )
 调查与研究
312 孙春梅, 倪晓红
医药生物技术领域专利申请的常见问题探讨和案例剖析
2012 Vol. 7 (4): 314 [摘要] ( 760 ) [HTML 1KB] [PDF 170KB] ( 1794 )
 讲座
315 王琪, 胡良平, 关雪, 柳伟伟
如何用SAS软件正确分析生物医学科研资料  XVIII. R × C 列联表资料的统计分析与SAS软件实现(一)
2012 Vol. 7 (4): 317 [摘要] ( 692 ) [HTML 1KB] [PDF 228KB] ( 2290 )
 特载
318 赵贵英, 张树庸
基因科学研究动态
2012 Vol. 7 (4): 320 [摘要] ( 738 ) [HTML 1KB] [PDF 228KB] ( 1178 )
编辑部公告
· 关于征集“2023年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十大进展”候选项目的通知
· 关于《中国医药生物技术》杂志社有限公司开户行变更的公告
· 2023生物制药技术分会年会征稿通知
·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 关于《中国医药生物技术》杂志投稿途径及收费情况的声明
更多>>  
作者服务中心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
论文撰写格式
版权转让协议
京ICP备1202020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6224号
版权所有 © 2010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家园2号楼1011-1013室 100022
电话:010-62115986 传真:010-62115976 E-mail: cmbj01@126.com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