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史雨宸, 张立山, 刘晓红, 张丽, 袁陈雨, 赵业霖, 罗廖欣, 秦烨, 何钟, 姚红娟, 李亮
目的 制备包载达沙替尼的仿生外泌体,并对其进行表征和抗肺癌活性考察。
方法 利用人肺癌 H460 细胞外泌体与载药脂质体的各自特点,通过膜融合后自组装,制备包载达沙替尼的仿生外泌体。采用动态光散射法测定其粒径与 zeta 电位。通过蛋白免疫印迹和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法验证外泌体-脂质体融合效果。利用荧光探针成像技术定量分析肿瘤细胞对仿生外泌体的摄取能力。MTS 法检测体外细胞杀伤活性,并通过皮下荷瘤小鼠模型的活体荧光成像和药效学实验评价其体内肿瘤靶向性、抑瘤效果及安全性。
结果 达沙替尼仿生外泌体的粒径为(111.3 ± 0.1)nm,电位(–30.1 ± 0.3)mV。蛋白免疫印迹实验证实了仿生外泌体上外泌体特异性标志蛋白 CD9、CD81、OXER1 的表达。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法检测到外泌体与脂质体的膜融合指数为 2.171 ± 0.044,提示外泌体与载药脂质体的融合较高。荧光成像显示,同源肺癌细胞对仿生外泌体的摄取显著高于脂质体(P < 0.05),而异源胰腺癌细胞对两者的摄取无差异。与游离达沙替尼及脂质体制剂相比,仿生外泌体的体外细胞毒性显著增强。体内动物模型评价结果显示其在荷瘤小鼠体内的肿瘤组织中更易富集,具有较好的归巢能力,显著的体内抑瘤作用(抑瘤率达 75.0%),且给药期间未观察到小鼠体重的显著下降。
结论 达沙替尼仿生外泌体纳米制剂具有显著的抗肺癌活性和良好的安全性,为后续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前期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