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生物技术》杂志社有限公司
        首页 | 编辑部公告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广告服务 | 下载中心 | 联系我们 | 数据库收录 | 期刊获奖 |  | English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杂志
在线办公
作者投稿系统
专家审稿系统
编委审稿系统
主编审稿系统
远程编辑系统
在线出版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友情链接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
新闻出版总署
PUBMED
EMBASE
访 问 量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当期目录
 
ISSN 1673-713X    CN 11-5512/R
2011年 6卷 5期     刊出日期:2011-10-10

述评
论著
综述
技术与方法
调查与研究
讲座
   
 述评
1 陈虎
我国干细胞转化医学进程探究
  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干细胞研究成为当今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的热点。干细胞是一类具有高度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是构成机体所有功能细胞的种子细胞,在体外适宜的培养条件下可以增殖,进而分化为多种功能细胞及组织器官。干细胞治疗克服了临床常规治疗的局限性,为再生医学和其他人类疾病的治疗打开了全新的思路。近年来,随着干细胞研究的快速发展,全球在干细胞治疗领域已经进行了大量探索,取得了一系列令人振奋的成果,且部分研究成果已经在临床试验中得到很好的应用。以干细胞自我复制与定向分化能力为基础并有望应用于临床的主要包括: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 细胞)、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iPS 细胞)、成体干细胞[如: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和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HSC)]。其中 HSC 移植技术最为成熟,无论从其安全性、有效性的评价到技术标准以及伦理学规范等方面均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世界各国均在干细胞的研发及应用领域加大投入,欧美等国制定了干细胞研究和新药研发计划,我国也制定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根据纲要,2006 – 2020 年我国将重点研究干细胞增殖、分化和调控,生殖细胞发生、成熟与受精,人体生殖功能的衰退与退行性病变的机制,辅助生殖与干细胞技术的安全和伦理等。在“十二五”、“863 计划指南”中也提出“加快干细胞治疗技术的临床转化与应用”。......
2011 Vol. 6 (5): 321-322 [摘要] ( 945 ) [HTML 1KB] [PDF 0KB] ( 132 )
 论著
2 姜永玮 张文健 许世清 成兰云 娄晋宁
C肽对GK大鼠糖尿病肾病的影响
目的 研究 C 肽对糖尿病肾病 GK 大鼠肾脏病理和肾脏功能的影响及相关机制。 方法 SPF 级自发性糖尿病 GK 大鼠,在糖尿病发病并且 24 小时尿蛋白超过 300 mg 后,随机分为 3 组:C 肽治疗组、空白对照组和胰岛素治疗组,每组 8 只,持续治疗12 周。以同龄的正常 Wistar 大鼠作为正常组。治疗前及治疗后每 4 周检测各组大鼠血糖、24 小时尿蛋白以及 24 小时尿白蛋白。治疗结束后,取各组大鼠肾脏,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大鼠肾脏肾小球病理改变。采用实时定量 PCR、western blot 以及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肾小球 RAGE、PKC-β 和 PKA 的表达。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评价各组间的差异。 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空白对照组的血糖、24 小时尿蛋白和 24 小时尿白蛋白都明显升高;虽然 C 肽治疗组大鼠的血糖没有明显改变,但 24 小时尿蛋白和 24小时尿白蛋白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都明显减少;胰岛素治疗组的血糖明显降低,但 24 小时尿蛋白和 24 小时尿白蛋白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差异。病理学检查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C 肽治疗组大鼠的肾小球硬化、肾小球系膜增生、基底膜厚度和足细胞的形态都明显改善,而胰岛素治疗不具有类似的作用。实时定量 PCR、western blot 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C 肽能够显著下调 RAGE 和 PKC-β 在糖尿病肾病大鼠肾小球的表达,并显著上调 PKA 的表达;而胰岛素仅能明显下调 RAGE,对 PKC、PKA 的表达没有明显调节作用。 结论 C 肽可能通过下调肾小球毛细血管 RAGE、PKC-β 的表达和上调 PKA 的表达而改善 GK 大鼠的糖尿病肾病。
2011 Vol. 6 (5): 323-329 [摘要] ( 805 ) [HTML 1KB] [PDF 0KB] ( 197 )
3 支晓慧 王丽娜 朱平 王伟 孔建强
基于rDNA序列的酵母整合载体的构建及应用
目的 构建一个基于 rDNA 序列的酵母整合载体。方法 通过 PCR 扩增得到酿酒酵母 rDNA 序列;通过常规分子生物学技术构建以 rDNA序列为整合位点的酵母整合载体。为了确证该载体的效能,将青蒿紫穗槐-4,11-二烯合酶基因克隆到该载体上,构建了含紫穗槐-4,11-二烯合酶基因的整合型酿酒酵母工程菌。提取该工程酵母的基因组,通过紫穗槐-4,11-二烯合酶基因的特异引物进行扩增,确认紫穗槐-4,11-二烯合酶基因是否已整合到酵母基因组上。发酵酵母工程菌,对发酵产物进行 GC-MS 检测,确认是否产生紫穗槐-4,11-二烯。  结果 构建了 1 个酵母整合载体,具有如下特点:①能将外源基因表达盒序列整合到酿酒酵母 rDNA 序列上,增加目的基因的拷贝数;②选择标记能反复应用,方便获得多拷贝的整合形式;③整合片段不需要酶切线性化,节省了内切酶,而且简化了操作程序。酵母基因组 PCR 结果表明,紫穗槐-4,11-二烯合酶基因已经整合到了酵母基因组上。以朱栾倍半萜为标准品,对该酿酒酵母工程菌的代谢产物进行 GC-MS 检测,发现其能产生紫穗槐-4,11-二烯,产量达到(91.33 ± 7.57)mg/L 朱栾倍半萜当量。  结论 初步成功构建了一个基于 rDNA 序列的酵母整合载体。
2011 Vol. 6 (5): 330-335 [摘要] ( 893 ) [HTML 1KB] [PDF 0KB] ( 208 )
4 曹琳 张磊 田莉 邓杰
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的抗病毒药效评价及临床观察
目的 研究重组人干扰素 α2b 喷雾剂抑制单纯疱疹病毒、流感病毒、SARS 冠状病毒有效浓度范围,为临床研究提供依据并进行治疗病毒性皮肤疾病临床验证。 方法 采用细胞病变抑制法研究重组人干扰素 α2b 喷雾剂抑制单纯疱疹病毒 HSV-1 及 HSV-2 攻击 Vero 细胞,抑制流感甲型及乙型病毒攻击人胚肾细胞,抑制SARS 冠状病毒攻击Vero细胞的体外抗病毒作用。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临床试验评价重组人干扰素 α2b 喷雾剂对流感甲型及乙型病毒、尖锐湿疣的治疗效果。 结果 重组人干扰素α2b 喷雾剂抑制单纯疱疹病毒 HSV-1 及 HSV-2 对 Vero 细胞的攻击的半数有效浓度(IC50)分别为 81.2 IU/ml 和 390.0 IU/ml;重组人干扰素 α2b 喷雾剂抑制流感甲型及乙型病毒对人胚肾细胞攻击的 IC50 分别为 534.1 IU/ml 和 3645.5 IU/ml;抑制 SARS 冠状病毒对 Vero 细胞攻击的 IC50 为 11.77 IU/ml。多中心、随机、双盲的临床研究表明,重组人干扰素 α2b 喷雾剂治疗单纯疱疹的有效率为 89.09%,治疗尖锐湿疣有效率为 22.0%,治愈率为 17.0%,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 体外实验表明重组人干扰素 α2b 喷雾剂对单纯疱疹病毒、流感病毒、SARS 冠状病毒有显著抑制作用,临床研究表明重组人干扰素 α2b 喷雾剂作为蛋白经皮给药制剂可用于单纯疱疹和尖锐湿疣的临床治疗。
2011 Vol. 6 (5): 336-340 [摘要] ( 918 ) [HTML 1KB] [PDF 0KB] ( 120 )
5 钟连声 齐华文 潘忠诚 马汝海 何群 姜雪 赵雨杰
利用光波导模式光谱生物传感器研究二级结构对固-液界面DNA杂交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 探讨探针和靶分子二级结构对基因芯片杂交过程的影响,并完善基因芯片设计方法,提高基因芯片的重复性和特异性。 方法 应用二级结构分析软件 Mfold 设计 3 对 25-mer 完全互补的具有不同二级结构的探针和靶分子(P0T0、P3T3、P4T4)及 1 对尾端有 2 个碱基错配的探针和靶分子(P4T3)。制备醛基化传感器芯片,将终浓度为 1、2、5、10、20 µmol/L 的探针分别固定在芯片上,与浓度为 5 µmol/L 的 N, N′-对羧苄基吲哚三菁(Cy5)标记靶分子杂交,荧光图像扫描仪检测确定最佳杂交探针浓度;以最佳探针浓度构建芯片,分别与终浓度为 0.1、0.2、0.5、1.0、2.0、5.0 µmol/L 的 Cy5 标记靶分子杂交,荧光图像扫描仪检测确定最佳杂交靶分子浓度;同时用光波导模式光谱生物传感器(OWLS)实时监测其杂交过程。以 0.4% SDS 和 0.1% NaOH 分别处理杂交后芯片 10、20、30、60 min,荧光图像扫描仪检测芯片再生稳定性。控制靶分子进样速度和杂交时间分别为 15 µl/h、7 h 和 180 μl/h、0.5 h,OWLS 测定杂交复合物质量、杂交效率和反应速率。 结果 荧光图像扫描结果显示,最佳杂交探针和靶分子浓度分别为 10、1 µmol/L,传感器芯片构建成功且具有再生稳定性。15 µl/h、7 h 和 180 μl/h、0.5 h 条件下,P0T0、P3T3、P4T4、P4T3 杂交复合物的质量(ng/cm2)分别为 45 和 30、43 和 20、40 和 13、42 和 18;杂交效率(%)分别为 40.9 和 27.3、39.1 和 18.2、36.4 和 11.8、38.2 和 16.4;杂交 7 h 时的反应速率常数[K,105 L/(mol•s)]值分别为 0.465、0.247、0.081、0.247。 结论 在一定时间内,探针和靶分子二级结构增多可导致杂交时间延长,杂交速率和效率降低。应用 OWLS 成功建立了一种研究固-液界面 DNA 杂交过程的新平台,为研究基因芯片的杂交过程提供了一个新方法。
2011 Vol. 6 (5): 341-346 [摘要] ( 995 ) [HTML 1KB] [PDF 0KB] ( 104 )
6 莫桂玲 胡朝晖 喻长顺 詹益鑫 朱庆义
联合应用 MLPA 技术和基因测序技术检测DMD基因单个外显子缺失突变
目的 提高检测 DMD 基因单个外显子缺突变失的准确率,为 DMD 家系成员的遗传咨询和产前基因诊断提供准确的依据。 方法 收集 2009 – 2010 年送本实验室进行 DMD 基因检测的血样 185 例,提取外周血 DNA,以美国病理学家协会提供的 DNA 质控品分别为阴性和阳性对照,联合应用 MLPA 技术、PCR 技术和基因测序技术,分析其 DMD 基因单个外显子的缺失情况。 结果 185 例样品中,有 7 例 MLPA 结果显示为 DMD 基因单个外显子缺失,经过 PCR 技术和基因测序技术验证后,其中的 6 例确实为 DMD 基因单个外显子的缺失,1 例为 67 号外显子的微小突变。 结论 联合应用 MLPA 技术、PCR 技术和基因测序技术,可以提高检测 DMD 基因单个外显子缺失的准确率,避免将单个外显子的微小突变误判为缺失突变,为 DMD 家系成员的遗传咨询和产前基因诊断提供准确的依据。
2011 Vol. 6 (5): 347-352 [摘要] ( 1119 ) [HTML 1KB] [PDF 0KB] ( 138 )
7 郇英 佳那提.秋瓦西 张隽 刘敏 吕涌涛 陈兴旺 郭明辉 罗朝霞 郑洁静 胡祥 叶圣勤 姜舒
异常行为量表评估干细胞治疗儿童孤独症的临床疗效及效度评价
目的 探索脐血单核细胞(CBMNCs)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治疗儿童孤独症的初步疗效,并对异常行为量表(ABC)的效度进行评价。 方法 选取 2009 年 3 月 – 2009 年 9 月在山东省交通医院住院行干细胞治疗的儿童孤独症患者 23 例,分为 CBMNCs + 康复训练治疗组(脐血组)和 CBMNCs 联合 UCMSCs + 康复训练治疗组(混合组);选取在济南明天儿童康复中心行康复训练治疗的儿童孤独症患者 14例为对照组。治疗组患者共接受 4 次干细胞治疗,每周 1 次,分别收集患者基线、首次治疗后 2、4、8、16、24 周的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及 ABC 评分结果,评价干细胞治疗儿童孤独症的临床疗效,并检验 ABC 量表评价儿童孤独症临床疗效的效度。 结果 ①混合组、脐血组与对照组 ABC 评分在随访时间内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24周时下降百分比分别为 59.9%、38.0%、17.4%,三组间 ABC 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② ABC 分项分析:嗜睡、刻板行为因子 6 个月时混合组与脐血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混合组评分(16.00 ± 7.92,9.33 ± 5.81)明显低于脐血组(24.14 ± 9.65,17.07 ± 9.93)和对照组 (30.54 ± 5.03,17.31 ± 4.05);③ ABC 评分与 CARS 评分呈正相关,6 个月时,两者之间相关系数 r = 0.87(P < 0.001)。 结论 应用干细胞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儿童孤独症疗效显著高于单纯康复训练治疗;对于 ABC 量表中嗜睡与刻板行为因子分析,三组都有显著改善,且 CBMNCs 联合 UCMSCs + 康复治疗组的疗效最好;ABC 量表在评价儿童孤独症临床疗效时具有较高的效度。
2011 Vol. 6 (5): 353-358 [摘要] ( 885 ) [HTML 1KB] [PDF 0KB] ( 114 )
 综述
8 魏颖 徐玉东 尹磊淼 单纯筱 冉君 王宇 刘晓燕 杨永清
CC10蛋白功能及在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Clara 细胞是一种分布于哺乳动物肺脏末端细支气管的非纤毛、非浆液分泌上皮细胞,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在气管支气管树分叉处的 Clara 细胞是支气管上皮细胞的祖细胞,有助于损伤后上皮再生[1-2]。Clara 细胞 10-kD 蛋白(clara cell 10-kD protein,CC10)是Clara 细胞分泌的一种分子量为10-kD的分泌蛋白。其通过抑制磷脂酶 A2 (phospholipase A2,PLA2)活性发挥抗炎和免疫调节活 性[3-4]。CC10 最初因出现在兔生殖管道着床期,被称为 子宫球蛋白(uteroglobin,blastokinin)。除此之外,CC10 还有多种别名,如 CCSP(Clara cell secretory protein)、 CC16(Clara cell 16-kD protein)、UP-1(urine protein 1)、CCPBP(Clara cell phospholipid-binding protein)、SCGB1A1(Secretoglobin family 1A member 1)等。
2011 Vol. 6 (5): 359-363 [摘要] ( 947 ) [HTML 1KB] [PDF 0KB] ( 127 )
9 赵晶 孟令章 陶钧 肖瑶 邢文革
HCV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进展
  分子流行病学是应用先进的技术检测生物学标志的分布情况,结合流行病学现场研究方法,从分子或基因水平阐明疾病的病因及其相关的致病过程,并研究疾病的防治和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自 1989 年美国学者 Choo 等[1]应用分子克隆技术首先发现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以来,HCV 的分子生物学、病毒分型、HCV 感染的流行特征及与临床关系等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很大进展。以 HCV 的基因分型作为生物标志(biomarkers)进行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对 HCV 感染、传播、诊断、治疗及预防等方面均有重要意义。本文就 HCV 的分型和分子流行病学国内外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
2011 Vol. 6 (5): 364-367 [摘要] ( 1318 ) [HTML 1KB] [PDF 0KB] ( 193 )
10 赵阳 孙晨鸣 赵勇
白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家族及其与免疫相关疾病的关系
当病原体感染时,机体天然免疫系统依赖于不同受体分子介导的免疫反应。天然免疫细胞的免疫反应程度可能是通过细胞多种激活和抑制性受体分子介导的信号通路来整合调控的。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在免疫反应中作为抗原受体、共刺激蛋白、黏附分子、免疫调节分子发挥重要作用。其中一组被称作白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leukocyte immunoglobulin(Ig)-like receptors,LILRs]或免疫球蛋白样转录物(ILTs)的分子家族既参与先天性免疫,也参与适应性免疫。该受体的研究起始于 1997 年[1],在研究细胞表面的巨细胞病毒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I 类分子同源物 UL18 的受体时发现的一个新的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 MHC-I 类分子受体 LILR,在克隆 LILR-1 的 cDNA 时,应用白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 1(leukocyte Ig-like receptor,LIR-1)探针在 southern 印迹上得到多条杂交带,证明 LIR 多基因家族的存在。此后,人们对该家族的研究发现其成员结构的多样性,在免疫应答中既有负性调节作用,亦有正性调节作用,并与某些疾病的病程、病情有关。本文拟对该受体家族的研究进展做如下简要综述。......
2011 Vol. 6 (5): 368-373 [摘要] ( 1009 ) [HTML 1KB] [PDF 0KB] ( 122 )
11 丁浩 张文健 温见燕 叶志东 庄乾淑 李建中 娄晋宁 刘鹏
血管内皮前体细胞在糖尿病足治疗中的应用
糖尿病是严重损害我国人口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糖代谢紊乱所引发的血管病变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如何防治糖尿病血管病变所产生的并发症是糖尿病研究的热点课题。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由于神经或血管病变导致足部缺血性坏死并合并感染的一种严重并发症。由于对其发生机制不完全明了,目前临床缺乏特异有效的治疗手段。近年来,自体干细胞移植成为治疗糖尿病足的一种新方法,但由于技术不成熟,机制不明了,疗效不确切,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血管内皮前体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EPC)具有自我更新和定向分化成为血管内皮细胞的潜能,具有修复内皮细胞损伤、促进血管新生的能力,因此 EPC 移植未来可能成为治疗糖尿病足的一种新方法。本文就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扼要的综述。......
2011 Vol. 6 (5): 374-377 [摘要] ( 913 ) [HTML 1KB] [PDF 0KB] ( 129 )
12 周旋 倪茂巍 陈茂 朱忠欣 丛维涛 金利泰
凝胶上蛋白质染色方法研究进展
凝胶电泳是分离蛋?白质及多肽的一种强有力的生化分析工具。而蛋白质染色在凝胶电泳系统中则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蛋白质组学的飞速发展,凝胶蛋白质染色技术已成为衔接二维电泳和下游质谱分析的关键环节。目前,常用的凝胶上蛋白质染色方法主要有染料染色法、银染法、负染法和荧光染色法。本文对近几十年来在凝胶上蛋白质染色技术方面所取得的进展和突破进行总结,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做出展望。......
2011 Vol. 6 (5): 378-381 [摘要] ( 858 ) [HTML 1KB] [PDF 0KB] ( 159 )
13 李东 申元英
感染HBV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研究进展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于 1966 年被发现,属于嗜肝 DNA 病毒科,是全球传染性肝病的主要病因之一。现已证明 HBV 除肝细胞外还有泛嗜性[1],可存在于除肝脏以外的其他组织细胞中,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也是其靶细胞之一。由于 PBMC 是 T 和 B 淋巴细胞?巨噬细胞?NK 细胞等免疫活性细胞的集合体,其在机体免疫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 PBMC 中发现 HBV DNA 及其对机体所产生的影响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现就近来感染 HBV 的 PBMC 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2011 Vol. 6 (5): 382-384 [摘要] ( 826 ) [HTML 1KB] [PDF 0KB] ( 133 )
 技术与方法
14 马铃 张全 殷霄 李晓宇 赵立勋 岑山
抗HIV-1活性化合物作用靶点的快速判断方法
  目前,艾滋病的防治工作主要依靠抗 HIV-1 药物,临床使用的抗 HIV 药物主要是逆转录酶抑制剂、蛋白酶抑制剂、融合抑制剂和整合酶抑制剂。逆转录酶抑制剂包括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如 Zidovudine(AZT)、Lamivudine(3TC)、Emtricitabine(FTC)等,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如 Efavirenz(EFV)、Nevirapine(NVP)、Delavirdine(DLV)等。蛋白酶抑制剂主要有 Ritanovir(RTV)、Saquinavir(SQV)、Indinavir(IDV)等。融合抑制剂主要有 Enfuvirtide(T20)。整合酶抑制剂主要有 Elvitegravir(GS- 9137)和 Raltegravir(MK-0518)[1-2]。 尽管目前临床上抗 HIV-1 的药物已多达 20 余种,但由于 HIV-1 高变异而导致的多重或交叉耐药性等问题,开发新作用机制的抗 HIV-1 药物仍然是当务之急[3]。在抗 HIV-1 活性化合物筛选过程中,对化合物作用机制的快速判断,以及排除药物筛选过程中的脱靶现象,将减少药物研发过程中的盲目性,同时也能降低研究成本。因此,本研究针对这一问题,建立了一种对抗 HIV-1 活性化合物作用靶点的快速判断方法。
2011 Vol. 6 (5): 385-387 [摘要] ( 929 ) [HTML 1KB] [PDF 0KB] ( 123 )
 调查与研究
15 冯怡 葛永奇 邹凯 谢岗 李人久 彭茂祥 郑磊
国内外生物疫苗领域专利技术发展趋向研究及我国对策探讨
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也是最大的疫苗产品生产国和使用国。我国疫苗市场正以年均 20% 的速度增长,市场规模为世界之最,疫苗已成为医药行业新的增长点。据悉,我国现有疫苗生产企业 43 家,可生产预防 26 种传染病的 41 种疫苗,年产量超过 10 亿个剂量单位[1]。我国庞大的疫苗市场所蕴藏的巨额经济利益也吸引了跨国公司来分一杯羹,国际疫苗巨头巴斯得、诺华、默沙东以及葛兰素史克早已进入中国市场,这些国际巨头对中国有价疫苗市场虎视眈眈。作为一种重要生活必需品,疫苗不仅关系着我国的国计民生,还直接影响着我国相关制药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与国家利益息息相关。因此,选择正确的疫苗研发方向,采取适当的专利申请策略,对我国疫苗产业甚至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对疫苗及相关领域的专利进行检索、统计,对疫苗领域的研发、生产现状及其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并对我国生物疫苗产业的专利申请和保护提出了对策。......
2011 Vol. 6 (5): 388-391 [摘要] ( 806 ) [HTML 1KB] [PDF 0KB] ( 197 )
 讲座
16 王淼 马捷 冀小强 李明霞 王晓浒 刘磊
国际专利分类与生物医药产业对照表的构建及应用
编者按  知识产权,特别是专利在促进我国医药生物技术研发和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尤其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医药企业实现由仿制向自主创新的模式转变将成为大势所趋,为了能及时有效地保护科研成果,申请专利是最佳选择。为了帮助广大医药工作者了解医药及生物领域知识产权保护的政策和法规细则,提高发明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质量,了解专利局的审查实践,更好地做好专利申请工作,我刊特邀了中国专利技术开发公司及相关专家撰写了系列讲座,希望能够对医药企业,科研院所的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帮助。 生物医药又称医药生物技术,是医药产业与生物技术组合而成的现代医药产业[1],主要包括疫苗、诊断试剂、创新药物和生物医学工程。当前,我国医药生物技术正处于快速发展中,带动着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发展,在多种重大疾病的防控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总体而言,我国医药生物技术与世界的先进水平相比较还存在一定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医药生物技术研究的支持力度,并采取多种措施大力推动有关成果的实际应用。 专利数据与产业创新水平联系紧密,专利数据所包含的技术信息、法律信息与商业信息将科技和经济两大领域紧密结合起来,专利指标可以与其他科技指标共同诠释产业信息和政策导向。但是,专利数据无法直接反映行业的创新及专利保护状况,在国家产业政策制定和发展过程中无法充分发挥支持作用;同时,生物医药产业存在产业涵盖技术范围广泛、技术界定难,与专利分类无法直接挂钩的问题。因此,需要建立一座产业与专利技术领域之间的桥梁,使我们能够更好地利用专利指标,加强对产业的创新现状和发展前景的宏观掌控[2-3]。......
2011 Vol. 6 (5): 392-394 [摘要] ( 1006 ) [HTML 1KB] [PDF 0KB] ( 211 )
编辑部公告
· 关于征集“2023年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十大进展”候选项目的通知
· 关于《中国医药生物技术》杂志社有限公司开户行变更的公告
· 2023生物制药技术分会年会征稿通知
·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 关于《中国医药生物技术》杂志投稿途径及收费情况的声明
更多>>  
作者服务中心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
论文撰写格式
版权转让协议
京ICP备1202020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6224号
版权所有 © 2010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家园2号楼1011-1013室 100022
电话:010-62115986 传真:010-62115976 E-mail: cmbj01@126.com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