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 全选
    |
    述评
  • 述评
    高建超, 胡宝洋, 邓宏魁, 魏文胜, 马军, 王越, 宋瑞霖, 高晨燕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细胞和基因治疗(CGT)作为精准化、个性化的新兴疗法,在恶性肿瘤、罕见遗传病和退行性疾病等领域展现出巨大治疗潜力。然而,其高昂的研发与治疗成本、长期疗效评估和支付模式的挑战,成为制约我国 CGT 产业商业化进程的核心瓶颈。本文系统梳理了全球 CGT 技术发展趋势及我国面临的机遇,深入分析当前我国在 CGT 产品研发生产、临床研究、上市应用和医保支付等环节面临的系统性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通过医疗、医药、医保三医协同发力,构建覆盖全链条的监管体系,优化临床研究生态,探索风险共担的支付机制等综合举措,以在保障安全性与质量可控的前提下,提升 CGT 产品的临床可及性和产业可持续发展水平,使广大患者尽早受益于前沿治疗技术,同时增强国家生物医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 论著
  • 论著
    谢梓慧, 吴小凡, 孙丽平, 朱诗雨, 周丹丹, 李卓荣, 苗庆芳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检测 hIMB1636-MMAE 对人咽鳞癌 FaDu 细胞的抗肿瘤活性。

    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 hIMB1636-MMAE 对人咽鳞癌 FaDu 细胞的亲和活性、诱导细胞周期阻滞和凋亡的影响,采用 CCK-8 法检测其增殖抑制作用,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 hIMB1636-MMAE 的内吞活性,以异种移植瘤实验检测 hIMB1636-MMAE 在小鼠体内的抗肿瘤活性。

    结果  hIMB1636-MMAE 能够剂量依赖性与 FaDu 细胞结合,能够被细胞内吞后转运至溶酶体,强烈抑制 FaDu 细胞增殖(IC50 为 10.75 nmol/L),还能有效诱导细胞周期阻滞和凋亡,在体内 10 mg/kg 剂量下可完全抑制裸鼠移植瘤的生长且停药后肿瘤不复发。

    结论  在体内外实验中,hIMB1636-MMAE 对 Trop2 阳性的人咽鳞癌 FaDu 细胞生长有强烈抑制作用,有望作为治疗 Trop2 阳性咽鳞癌患者的潜在候选药物。

  • 论著
    石刚, 郭丽娜, 刘文宾, 李彬, 卢旭, 毛琦琦, 李红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验证不同来源的关键试剂在检测肺炎球菌疫苗人血清临床试验中抗荚膜多糖 IgG 抗体 ELISA 方法的适用性。

    方法  基于已建立的 ELISA 方法,以质控血清 09CS 为标准,检验两种不同来源的底物磷酸-4-硝基苯酯二钠盐(PNPP)和二抗的适用性。

    结果  两种不同来源的 PNPP 检测质控血清 09CS 中 24 个血清型的 IgG 抗体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变异系数均在 20% 以内。在二抗适用性验证结果中有 98% 的检测结果回收率的偏差在 ± 40% 的范围内;比较不同公司二抗对 09CS 检测结果无统计学差异,相关系数 r2 为 0.9823,线性关系良好;同时对检测结果进行林氏一致性相关系数(rc)分析,证实 rc 为 0.9719,进一步表明两组数据的相关性高度一致;对使用不同二抗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均无差异,r2rc 分别为 0.8596 和 0.9211,显示两组数据的高度一致。

    结论  本研究所采用的不同来源的关键试剂 PNPP 和二抗均可满足肺炎疫苗临床血清 ELISA 检测的要求。

  • 论著
    秦超, 林志, 李双星, 寇小旋, 楼小燕, 曾勇, 王三龙, 黄瑛, 文海若, 俞磊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考察靶向人滋养细胞表面抗原 2(Trop2)的嵌合抗原受体 T(CAR-T)细胞 U87 在荷瘤免疫缺陷小鼠体内组织分布特征及长期存储情况。

    方法  使用 NCG 小鼠皮下接种 Trop2 高表达细胞 BxPC-3 构建移植瘤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单次给予细胞 U87(5 × 106 个/只),持续观察至给药后第 84 天。观察临床症状和体重变化。分别于给予 U87 后第 3 小时,第 4、7、10、14 天,第 3、4、6、8、10 和 12 周采集外周血用于流式细胞术细胞表型(hCD3+ 和 hCAR+T)测定,给予细胞后第 1、2、3、4、6、8 和 12 周采集动物不同组织并以定量 PCR 法测定不同组织中的受试物分布拷贝数。在组织分布取材同时,采集雌性动物肿瘤注射部位及周边组织,检测其 hCD3+ 表达情况以考察 U87 的肿瘤浸润情况。

    结果  研究期间,动物外周血中可持续检出 hCD3+ 和 hCAR+T 细胞。这一结果与肿瘤消除情况基本相符,提示给予细胞后 2 周为肿瘤体内扩增和 U87 杀伤作用高峰期。肿瘤组织经免疫组化法染色后在 U87 组的肿瘤中可识别人淋巴细胞,但在对照组动物的肿瘤中均未见上述细胞。免疫组化检测结果与 PCR 法检测肿瘤中 CAR-Trop2 基因含量检测结果及流式法检测外周血 hCD3+ 和 hCAR+T 细胞含量趋势变化结果基本一致,提示 U87 可特异性靶向肿瘤部位并发挥抗肿瘤作用。

    结论  从不同维度在荷瘤小鼠模型中验证了 CAR-T 细胞对实体瘤的靶向作用,为相关产品的临床前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

  • 论著
    李海巍, 黄陆霞, 李智华, 李倩倩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一种基于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LISA)并能简便、快速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融合前 F 蛋白(preF)进行定量检测的方法。

    方法  利用 HEK293 悬浮细胞表达 7 种针对 RSV F 蛋白不同表位的单克隆抗体(D25、palivizumab、101F、MED18897、AM22、AM14、motavizumab)及 preF、融合后 F 蛋白(postF)。根据 7 种单克隆抗体对 preF、postF 结合能力的不同,将可同时识别 preF、postF 抗体作为包被抗体,特异性识别 preF 抗体作为酶标抗体,选择信噪比最大的组别建立针对 preF 的双抗体夹心 ELISA 检测及定量方法。

    结果  本研究建立的以 motavizumab 作为包被抗体,D25 作为酶标抗体的双抗体夹心 ELISA 方法可特异性识别RSV preF 并对其定量,并且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其检测灵敏度为 7.8 ng/mL、线性范围为 7.8 ng/mL ~ 0.5 μg/mL,r2 为 0.9932,同一样本 3 次重复检测结果的 CV 值为 0.15% ~ 6.86%。

    结论  motavizumab 作为包被抗体,D25 作为酶标抗体的双抗体夹心 ELISA 方法特异性好、灵敏度高、稳定性佳,可用于 RSV 疫苗产品及前期研究样品中 preF 抗原含量测定,为 RSV 疫苗的研制及工艺开发奠定基础。

  • 论著
    钟燕, 杨佳悦, 贾超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以铁氧还蛋白-NADP+ 还原酶(FNR)和谷氨酸脱氢酶(GluDH)为模型,构建电活性融合蛋白,揭示连接肽长度对底物通道效率的影响,探索底物通道效应在提升生物催化效率中的应用潜力。

    方法  通过柔性连接子(Linker)构建三种不同长度的 FNR-Linker-GluDH 电活性融合蛋白,运用蛋白质膜电化学技术分析其催化特性及底物通道效应,同时采用电化学滴定与高效液相色谱验证催化效率,并评估融合蛋白在 L-谷氨酸生物合成中的应用性能。

    结果  连接子长度为 15 个氨基酸的融合蛋白(Fusion-2)催化性能最优,其米氏常数(Km)较游离酶体系降低 60%,比活性(kcat/Km)提升近 3 倍,且在 α-酮戊二酸转化为 L-谷氨酸的过程中产率达 83%。电化学分析证实 Fusion-2 具有显著的底物通道效应,催化效率优于其他融合蛋白及游离酶体系。

    结论  该研究不仅阐明了连接子长度对底物通道效率的影响机制,还开发了研究酶动态过程的新方法,为设计高效的多酶催化系统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推动了合成生物学和生物催化领域的创新发展。

  • 论著
    向飞艳, 陈雨佳, 肖晗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基于非靶代谢组学分析生物样本库不同存储年限胎盘组织代谢组学特征及其差异。

    方法  分别抽取液氮存储年限为 7、6、5、4、3 年的各 10 例胎盘组织样本,通过非靶向质谱技术检测分析胎盘代谢物水平。

    结果  鉴定出的二级代谢物中,除无法分类外,检测到的代谢物以 13% 氨基酸、多肽和类似物,8% 脂肪酸和缀合物为主,随着保藏时间的延长,D-甘露糖、5'-氧化肌苷、L-苏氨酸升高,新烟碱、5-羟基吲哚乙酸降低。受影响的代谢通路靠前的有卵巢类固醇生成通路、糖尿病心肌通路、含血清素的神经突触通路、肌糖磷酸代谢通路、嗅觉传导通路,但总体变化程度不显著。

    结论  液氮储存 3 ~ 7 年对胎盘样本代谢物的稳定性影响不大,可作为一种较好的胎盘样本低温存储方式。


  • 综述
  • 综述
    周施锦, 安平平, 叶宣宣, 王一然, 范茹玉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生命科学蓬勃发展的新时代,类器官作为精准医学领域的新兴技术,正逐渐成为推动科研进步和医疗突破的关键力量。患者来源的类器官能够再现并稳定保持亲代样本组学特征和生物学行为,能够反映肿瘤患者个体间和个体内的异质性,类器官样本活库的构建有利于进行更加全面的肿瘤分子学与生物学研究,为精准医疗提供有力的模型资源。本文介绍了有关肿瘤类器官样本活库的发展现状及应用进展,旨在为开展基于类器官的精准医学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 综述
    罗飞亚, 廖文婷, 冯克然, 邢书霞, 孙磊, 路勇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皮肤致敏性评价是评估化学物质与生物体接触后可能引起的过敏反应的重要手段,其应用范围广泛,包括但不限于化学品、食品、药品、化妆品等相关产品安全等多个涉及人体健康评价领域。文章介绍了皮肤致敏性评估的毒理学工具,基于有害结局路径的整合测试与评估策略及定义的方法等概念,并讨论了整合测试与评估策略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和面临的挑战。最后,对皮肤致敏性整合测试与评估策略技术的发展进行展望,希望为开展皮肤致敏性评价提供研究思路。
  • 综述
    刘梦茜, 邵春丽, 王贵松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前蛋白转化酶枯草菌素 9(PCSK9)抑制剂在临床中已被证实能有效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在降脂的同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应用 PCSK9 抑制剂可以减少冠心病死亡、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等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但目前 PCSK9 抑制剂对于远期心功能是否产生影响尚不清晰。本文阐述了 PCSK9 及其抑制剂在冠心病中的主要作用及在临床中应用的现状,并总结了目前 PCSK9 及其抑制剂对心功能影响的潜在生物学机制及临床研究结果,以期为 PCSK9 抑制剂进一步的临床应用及研究提供思路。
  • 综述
    陈毅卓, 朱艳华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微海绵表面多孔能够捕获并封装药物分子,通过外部海绵状壳层来控制药物的释放,具有辅料易得、制备工艺简单、释放可控、稳定性好、不良反应小、研究价值高和市场前景广泛等优点。本文综述微海绵在缓控释领域的研究现状,重点从物理化学特性、制备方法、缓控释机制、应用以及优势挑战等方面介绍。微海绵给药系统的研究和应用是药物递送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同时微海绵作为中药载体也具有独特优势和开发价值。
  • 综述
    白宗科, 何无霜, 李忠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自然杀伤(NK)细胞是先天免疫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能识别并清除衰老的、受病毒感染的、突变的细胞及肿瘤细胞,从而在维持机体健康和预防疾病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随着年龄的增长,NK 细胞的免疫监视功能可能下降,表现为未成熟的 CD56bright NK 亚群数量逐渐下降,而高分化 CD56dim NK 细胞升高,抑制性受体表达增加和激活性受体表达下降,这些变化可导致免疫衰老,降低免疫清除功能,以致衰老细胞积累、免疫细胞功能下降、体内炎症持续存在及多种与年龄相关疾病的发生。研究揭示,NK 细胞的活性与个人的健康状况,衰老和长寿密切相关。因此,深入了解 NK 细胞在健康维系中的作用对于拓展 NK 细胞的应用、延缓衰老和治疗年龄相关疾病都具有重要意义。

  • 综述
    王垚, 张焕芝, 彭华康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磁感应热疗(MIH)是一种新兴的妇科肿瘤治疗技术,通过交变磁场使磁性介质在肿瘤组织内产生热效应,实现对肿瘤细胞的精准加热与选择性破坏。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MIH 具有副作用小、治疗精准度高等优势,能够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损害。近年来,随着磁性介质的不断优化和治疗技术的改进,MIH 在妇科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展现出巨大潜力,包括与化疗药物的联合使用,以增强治疗效果和减少副作用。然而,MIH 的疗效与磁敏材料的选择、粒径、浓度及磁热转换效率紧密相关,未来材料科学和工程技术的进步将进一步推动 MIH 在妇科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与发展。
  • 技术与方法
  • 技术与方法
    纪乃琪, 陈涣兰, 周茂志, 卜英悦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估阴离子膜层析技术在单克隆抗体纯化工艺中的性能。

    方法  选取两种单克隆抗体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使用蛋白层析色谱仪,将两种单克隆抗体分别调节至 pH 5.5 pH 7.5,在这两种条件下评估 4 种市售阴离子交换膜(Mustang® Q-XT、Natrix® Q、Polisher ST 和 PurciseTM Q)在收率和宿主细胞蛋白(HCP)去除效率两方面的表现,来考察其性能。

    结果  4 种市售阴离子交换膜在性能上表现出较高的一致性,尤其在高 pH 条件下,展现出更优越的 HCP 去除能力。在使用单抗 A 为材料,pH 5.5 条件下,Natrix® Q、Mustang® Q-XT、Polisher ST 和 PurciseTM Q 的收率可比,将 HCP 从 191 ng/mg 降至约 20 ~ 42 ng/mg;在 pH 7.5 条件下,4 种膜的收率也可比,HCP 去除效果均优于 pH 5.5。在使用单抗 B 为材料,pH 5.5 条件下,4 种阴离子交换膜的收率相近,HCP 去除效果基本一致,可将初始 483 ng/mg HCP 降至 187 ~ 288 ng/mg。在 pH 7.5 条件下,收率保持可比水平,HCP 去除效果显著优于 pH 5.5。

    结论  为下游蛋白纯化过程中阴离子膜层析技术的选择提供了实验数据支持。

  • 技术与方法
    罗志勇, 吴建福, 廖霞, 侯凯翔, 宋煜, 戴希城, 潘兴华, 梁晓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基于吸光光度法检测吲哚胺 2,3-双加氧酶 1(IDO1)活性检测方法进行验证,以期用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制剂生产过程中的生物学效价分析。

    方法  建立基于吸光光度法检测 IDO1 活性的检测方法,并根据《中国药典》要求,对检测方法的特异性、准确性、精密度、线性及范围、耐用性等方面进行验证,并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总淋巴细胞增殖抑制检测结果对比。

    结果  该方法特异性良好,准确性验证中对 100、200、300 μmol/L 的犬尿氨酸标准溶液回收率均值分别为 106.52%、107.87%、106.78%;精密度验证中重复性验证结果 RSD 为 1.83%,人员精密度 RSD 为 9.82%;耐用性验证结果 RSD 均 < 15%;在 0 ~ 500 μmol/L 犬尿氨酸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r2 ≥ 0.99;三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制剂 IDO1 活性评价检测结果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总淋巴细胞增殖抑制检测结果趋势一致。

    结论  基于吸光光度法检测 IDO1 活性的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线性、准确性、精密度及耐用性,可作为人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制剂免疫调控功能评价检测方法的有效补充。

  • 调查与研究
  • 调查与研究
    胡泽斌, 段生宝, 于婷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聚焦体外诊断试剂注册检验取消这一行业重大变革,深入剖析其对企业、监管部门和医疗器械检验机构的影响,并提出针对性应对策略,旨在为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研究表明,取消注册检验在加速产品上市、降低企业成本的同时,也带来了企业自检能力挑战、监管难度增加等问题。建议企业加强自检能力建设、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监管部门建立健全监管体系、加强技术审评与核查;医疗器械检验机构加快标准物质研制、推进国标和行标制修订、提升服务能力。本文为体外诊断试剂行业应对政策变革提供参考,有助于推动行业科学健康发展。
  • 调查与研究
    金海振, 张霞, 田聆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流式细胞术是目前生物医学科研的必备研究技术,流式细胞仪已成为生物医学实验研究平台的基础配置,但目前国内的流式细胞公共平台存在布局不合理、管理混乱、使用不友好、使用效率低、科研成果无法重复等问题,对科研的促进作用不彰,且涉嫌浪费、经济效益欠佳。上海市胸科医院中心实验室公共流式细胞平台通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创建了一套临床研究型专科医院流式细胞公共平台精细化运行管理的方案,以期为其他兄弟医院流式细胞公共平台的建设与管理提供参考。

  • 调查与研究
    蔺萌, 朱美霖, 王亚婷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细菌作为药物递送载体成为现代科学研究中的热点,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在透射电镜观察细菌形态以及药物分布情况时,需要先用负染色技术对细菌进行处理。在细菌负染色操作时,很多学生需要重复多次才能获得预期观察结果。通过分析学生负染色操作的详细步骤,整理出制备过程中的常见问题。总结实际操作经验,从样品制备、染色操作、电镜观察三个环节详细归纳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减少成本损耗,缩短摸索条件的时间,提高细菌负染色制样成功率。
  • 质量控制
  • 质量控制
    程绒绒, 李雪山, 辛苗骋越, 乔可, 赵同金, 陆优丽, 李捷, 杨亚军, 陈立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代谢组学在疾病诊断和分型、生物标志物发现、药物研发、基因功能解析、代谢途径及调控机制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代谢组学研究依赖于高质量的样本提取与前处理,以确保准确反映生物样本中的代谢物组成和含量。然而,目前尚不存在统一的、适用于代谢组学分析的人类生物样本液相质谱前处理相关规范。本文通过汇聚实验平台在代谢领域的实操经验,并进行广泛的文献收集和阅读,总结了质谱分析前处理的关键步骤,包括代谢物提取、浓缩、复溶、衍生化等,形成一套完整、可行、高效、先进的用于代谢组学液相质谱分析前处理的标准操作流程。
  • 质量控制
    孙楠, 于婷, 孙晶, 胡泽斌, 张文新, 曲守方, 黄杰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采用基于单分子测序技术的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T21、T18、T13)检测试剂盒,对高通量测序用外周血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T21、T18 和 T13)国家参考品进行检测,评价国家参考品对单分子测序技术试剂盒的适用性。

    方法  对 227 支国家参考品进行血浆游离 DNA 提取,文库构建及纯化,对文库进行单分子荧光测序,对测序数据进行分析,获得样本 21 号染色体、18 号染色体、13 号染色体的 Z 值,根据每个样本的 Z 值判断样本的检测结果。

    结果  10% 浓度的 T21、T18 和 T13 流产组织样本均为相应染色体三体,其他类型染色体非整倍体和其他染色体正常阴性样本均未检出 T21、T18 和 T13 阳性,5% 和 3.5% 浓度检测限参考品(包括流产组织、高 GC、胆红素和细胞系样本)全部检出相应染色体三体。微缺失微重复参考品中 18 号染色体中 20 Mb 以上微重复样本全部检出 T18,其余微缺失微重复参考品未检出 T21、T18 和 T13 阳性。30% 和 70% 异常嵌合体全部检出相应染色体三体。

    结论  高通量测序用外周血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T21、T18 和 T13)国家参考品可用于基于单分子测序法的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T21、T18、T13)检测试剂盒性能评价,此研究扩展了国家参考品的适用范围,并且促进了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T21、T18、T13)检测试剂盒的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