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检测 hIMB1636-MMAE 对人咽鳞癌 FaDu 细胞的抗肿瘤活性。
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 hIMB1636-MMAE 对人咽鳞癌 FaDu 细胞的亲和活性、诱导细胞周期阻滞和凋亡的影响,采用 CCK-8 法检测其增殖抑制作用,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 hIMB1636-MMAE 的内吞活性,以异种移植瘤实验检测 hIMB1636-MMAE 在小鼠体内的抗肿瘤活性。
结果 hIMB1636-MMAE 能够剂量依赖性与 FaDu 细胞结合,能够被细胞内吞后转运至溶酶体,强烈抑制 FaDu 细胞增殖(IC50 为 10.75 nmol/L),还能有效诱导细胞周期阻滞和凋亡,在体内 10 mg/kg 剂量下可完全抑制裸鼠移植瘤的生长且停药后肿瘤不复发。
结论 在体内外实验中,hIMB1636-MMAE 对 Trop2 阳性的人咽鳞癌 FaDu 细胞生长有强烈抑制作用,有望作为治疗 Trop2 阳性咽鳞癌患者的潜在候选药物。
目的 验证不同来源的关键试剂在检测肺炎球菌疫苗人血清临床试验中抗荚膜多糖 IgG 抗体 ELISA 方法的适用性。
方法 基于已建立的 ELISA 方法,以质控血清 09CS 为标准,检验两种不同来源的底物磷酸-4-硝基苯酯二钠盐(PNPP)和二抗的适用性。
结果 两种不同来源的 PNPP 检测质控血清 09CS 中 24 个血清型的 IgG 抗体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变异系数均在 20% 以内。在二抗适用性验证结果中有 98% 的检测结果回收率的偏差在 ± 40% 的范围内;比较不同公司二抗对 09CS 检测结果无统计学差异,相关系数 r2 为 0.9823,线性关系良好;同时对检测结果进行林氏一致性相关系数(rc)分析,证实 rc 为 0.9719,进一步表明两组数据的相关性高度一致;对使用不同二抗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均无差异,r2 和 rc 分别为 0.8596 和 0.9211,显示两组数据的高度一致。
结论 本研究所采用的不同来源的关键试剂 PNPP 和二抗均可满足肺炎疫苗临床血清 ELISA 检测的要求。
目的 考察靶向人滋养细胞表面抗原 2(Trop2)的嵌合抗原受体 T(CAR-T)细胞 U87 在荷瘤免疫缺陷小鼠体内组织分布特征及长期存储情况。
方法 使用 NCG 小鼠皮下接种 Trop2 高表达细胞 BxPC-3 构建移植瘤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单次给予细胞 U87(5 × 106 个/只),持续观察至给药后第 84 天。观察临床症状和体重变化。分别于给予 U87 后第 3 小时,第 4、7、10、14 天,第 3、4、6、8、10 和 12 周采集外周血用于流式细胞术细胞表型(hCD3+ 和 hCAR+T)测定,给予细胞后第 1、2、3、4、6、8 和 12 周采集动物不同组织并以定量 PCR 法测定不同组织中的受试物分布拷贝数。在组织分布取材同时,采集雌性动物肿瘤注射部位及周边组织,检测其 hCD3+ 表达情况以考察 U87 的肿瘤浸润情况。
结果 研究期间,动物外周血中可持续检出 hCD3+ 和 hCAR+T 细胞。这一结果与肿瘤消除情况基本相符,提示给予细胞后 2 周为肿瘤体内扩增和 U87 杀伤作用高峰期。肿瘤组织经免疫组化法染色后在 U87 组的肿瘤中可识别人淋巴细胞,但在对照组动物的肿瘤中均未见上述细胞。免疫组化检测结果与 PCR 法检测肿瘤中 CAR-Trop2 基因含量检测结果及流式法检测外周血 hCD3+ 和 hCAR+T 细胞含量趋势变化结果基本一致,提示 U87 可特异性靶向肿瘤部位并发挥抗肿瘤作用。
结论 从不同维度在荷瘤小鼠模型中验证了 CAR-T 细胞对实体瘤的靶向作用,为相关产品的临床前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
目的 建立一种基于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LISA)并能简便、快速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融合前 F 蛋白(preF)进行定量检测的方法。
方法 利用 HEK293 悬浮细胞表达 7 种针对 RSV F 蛋白不同表位的单克隆抗体(D25、palivizumab、101F、MED18897、AM22、AM14、motavizumab)及 preF、融合后 F 蛋白(postF)。根据 7 种单克隆抗体对 preF、postF 结合能力的不同,将可同时识别 preF、postF 抗体作为包被抗体,特异性识别 preF 抗体作为酶标抗体,选择信噪比最大的组别建立针对 preF 的双抗体夹心 ELISA 检测及定量方法。
结果 本研究建立的以 motavizumab 作为包被抗体,D25 作为酶标抗体的双抗体夹心 ELISA 方法可特异性识别RSV preF 并对其定量,并且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其检测灵敏度为 7.8 ng/mL、线性范围为 7.8 ng/mL ~ 0.5 μg/mL,r2 为 0.9932,同一样本 3 次重复检测结果的 CV 值为 0.15% ~ 6.86%。
结论 motavizumab 作为包被抗体,D25 作为酶标抗体的双抗体夹心 ELISA 方法特异性好、灵敏度高、稳定性佳,可用于 RSV 疫苗产品及前期研究样品中 preF 抗原含量测定,为 RSV 疫苗的研制及工艺开发奠定基础。
目的 以铁氧还蛋白-NADP+ 还原酶(FNR)和谷氨酸脱氢酶(GluDH)为模型,构建电活性融合蛋白,揭示连接肽长度对底物通道效率的影响,探索底物通道效应在提升生物催化效率中的应用潜力。
方法 通过柔性连接子(Linker)构建三种不同长度的 FNR-Linker-GluDH 电活性融合蛋白,运用蛋白质膜电化学技术分析其催化特性及底物通道效应,同时采用电化学滴定与高效液相色谱验证催化效率,并评估融合蛋白在 L-谷氨酸生物合成中的应用性能。
结果 连接子长度为 15 个氨基酸的融合蛋白(Fusion-2)催化性能最优,其米氏常数(Km)较游离酶体系降低 60%,比活性(kcat/Km)提升近 3 倍,且在 α-酮戊二酸转化为 L-谷氨酸的过程中产率达 83%。电化学分析证实 Fusion-2 具有显著的底物通道效应,催化效率优于其他融合蛋白及游离酶体系。
结论 该研究不仅阐明了连接子长度对底物通道效率的影响机制,还开发了研究酶动态过程的新方法,为设计高效的多酶催化系统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推动了合成生物学和生物催化领域的创新发展。
目的 基于非靶代谢组学分析生物样本库不同存储年限胎盘组织代谢组学特征及其差异。
方法 分别抽取液氮存储年限为 7、6、5、4、3 年的各 10 例胎盘组织样本,通过非靶向质谱技术检测分析胎盘代谢物水平。
结果 鉴定出的二级代谢物中,除无法分类外,检测到的代谢物以 13% 氨基酸、多肽和类似物,8% 脂肪酸和缀合物为主,随着保藏时间的延长,D-甘露糖、5'-氧化肌苷、L-苏氨酸升高,新烟碱、5-羟基吲哚乙酸降低。受影响的代谢通路靠前的有卵巢类固醇生成通路、糖尿病心肌通路、含血清素的神经突触通路、肌糖磷酸代谢通路、嗅觉传导通路,但总体变化程度不显著。
结论 液氮储存 3 ~ 7 年对胎盘样本代谢物的稳定性影响不大,可作为一种较好的胎盘样本低温存储方式。
自然杀伤(NK)细胞是先天免疫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能识别并清除衰老的、受病毒感染的、突变的细胞及肿瘤细胞,从而在维持机体健康和预防疾病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随着年龄的增长,NK 细胞的免疫监视功能可能下降,表现为未成熟的 CD56bright NK 亚群数量逐渐下降,而高分化 CD56dim NK 细胞升高,抑制性受体表达增加和激活性受体表达下降,这些变化可导致免疫衰老,降低免疫清除功能,以致衰老细胞积累、免疫细胞功能下降、体内炎症持续存在及多种与年龄相关疾病的发生。研究揭示,NK 细胞的活性与个人的健康状况,衰老和长寿密切相关。因此,深入了解 NK 细胞在健康维系中的作用对于拓展 NK 细胞的应用、延缓衰老和治疗年龄相关疾病都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 评估阴离子膜层析技术在单克隆抗体纯化工艺中的性能。
方法 选取两种单克隆抗体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使用蛋白层析色谱仪,将两种单克隆抗体分别调节至 pH 5.5 和 pH 7.5,在这两种条件下评估 4 种市售阴离子交换膜(Mustang® Q-XT、Natrix® Q、Polisher ST 和 PurciseTM Q)在收率和宿主细胞蛋白(HCP)去除效率两方面的表现,来考察其性能。
结果 4 种市售阴离子交换膜在性能上表现出较高的一致性,尤其在高 pH 条件下,展现出更优越的 HCP 去除能力。在使用单抗 A 为材料,pH 5.5 条件下,Natrix® Q、Mustang® Q-XT、Polisher ST 和 PurciseTM Q 的收率可比,将 HCP 从 191 ng/mg 降至约 20 ~ 42 ng/mg;在 pH 7.5 条件下,4 种膜的收率也可比,HCP 去除效果均优于 pH 5.5。在使用单抗 B 为材料,pH 5.5 条件下,4 种阴离子交换膜的收率相近,HCP 去除效果基本一致,可将初始 483 ng/mg HCP 降至 187 ~ 288 ng/mg。在 pH 7.5 条件下,收率保持可比水平,HCP 去除效果显著优于 pH 5.5。
结论 为下游蛋白纯化过程中阴离子膜层析技术的选择提供了实验数据支持。
目的 对基于吸光光度法检测吲哚胺 2,3-双加氧酶 1(IDO1)活性检测方法进行验证,以期用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制剂生产过程中的生物学效价分析。
方法 建立基于吸光光度法检测 IDO1 活性的检测方法,并根据《中国药典》要求,对检测方法的特异性、准确性、精密度、线性及范围、耐用性等方面进行验证,并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总淋巴细胞增殖抑制检测结果对比。
结果 该方法特异性良好,准确性验证中对 100、200、300 μmol/L 的犬尿氨酸标准溶液回收率均值分别为 106.52%、107.87%、106.78%;精密度验证中重复性验证结果 RSD 为 1.83%,人员精密度 RSD 为 9.82%;耐用性验证结果 RSD 均 < 15%;在 0 ~ 500 μmol/L 犬尿氨酸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r2 ≥ 0.99;三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制剂 IDO1 活性评价检测结果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总淋巴细胞增殖抑制检测结果趋势一致。
结论 基于吸光光度法检测 IDO1 活性的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线性、准确性、精密度及耐用性,可作为人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制剂免疫调控功能评价检测方法的有效补充。
流式细胞术是目前生物医学科研的必备研究技术,流式细胞仪已成为生物医学实验研究平台的基础配置,但目前国内的流式细胞公共平台存在布局不合理、管理混乱、使用不友好、使用效率低、科研成果无法重复等问题,对科研的促进作用不彰,且涉嫌浪费、经济效益欠佳。上海市胸科医院中心实验室公共流式细胞平台通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创建了一套临床研究型专科医院流式细胞公共平台精细化运行管理的方案,以期为其他兄弟医院流式细胞公共平台的建设与管理提供参考。
目的 采用基于单分子测序技术的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T21、T18、T13)检测试剂盒,对高通量测序用外周血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T21、T18 和 T13)国家参考品进行检测,评价国家参考品对单分子测序技术试剂盒的适用性。
方法 对 227 支国家参考品进行血浆游离 DNA 提取,文库构建及纯化,对文库进行单分子荧光测序,对测序数据进行分析,获得样本 21 号染色体、18 号染色体、13 号染色体的 Z 值,根据每个样本的 Z 值判断样本的检测结果。
结果 10% 浓度的 T21、T18 和 T13 流产组织样本均为相应染色体三体,其他类型染色体非整倍体和其他染色体正常阴性样本均未检出 T21、T18 和 T13 阳性,5% 和 3.5% 浓度检测限参考品(包括流产组织、高 GC、胆红素和细胞系样本)全部检出相应染色体三体。微缺失微重复参考品中 18 号染色体中 20 Mb 以上微重复样本全部检出 T18,其余微缺失微重复参考品未检出 T21、T18 和 T13 阳性。30% 和 70% 异常嵌合体全部检出相应染色体三体。
结论 高通量测序用外周血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T21、T18 和 T13)国家参考品可用于基于单分子测序法的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T21、T18、T13)检测试剂盒性能评价,此研究扩展了国家参考品的适用范围,并且促进了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T21、T18、T13)检测试剂盒的标准化。